贵州文联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筑梦之路》幕后探班: 如何拍好一部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电影?

| 2020-06-23 22:29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应腾)“真实,就是拍好脱贫攻坚主题电影的关键;真实,最能记录“贵州精神”的力度和态度。”6月23日,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一行来到贵阳花溪区龙井村,探班正在拍摄的脱贫攻坚电影《筑梦之路》。

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一行探班《筑梦之路》剧组

拍摄现场,不停地说戏、化妆、拍摄、更换场地……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宣传战文艺创作重点项目,《筑梦之路》自6月13日在遵义市汇川区大坎村开机以来,95名演职人员密切配合,导演、灯光、音箱、摄像、场记、剧务等各司其职,对每一个镜头进行再次推敲,对台词进行反复斟酌,提高拍摄进度的同时,保证拍摄质量。

目前,该片已拍摄完成50%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一部关于脱贫攻坚的电影,如何拍得好看,如何将青春元素、励志元素、情感元素同时展现?

“要说拍脱贫攻坚题材的电影有什么秘诀,其实就是‘真实’二字。”该剧导演栗心博告诉记者,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展现的就是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共同为脱贫致富不懈努力的奋斗场景,“这些剧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剧组会一步一个脚印,尽全力把每场戏都拍好。”

现场拍摄花絮

在拍摄现场,广阔的农村场景、原汁原味的农村屋舍,让影片更接地气。6月正值雨季,为节省时间,剧组每天准备两个通告,天晴时就选外景,下雨了就选内景。在拍摄过程中,剧组人员也被一些小细节感动。

“这里的村民都很淳朴,听说我们要布置场景,大家纷纷捐献出自家的生产生活用具,还会客串剧中人物,让影片更加接地气。”栗心博说。

研讨剧本

“这11天,我们分别在遵义大坎村和贵阳花溪龙井村、镇山村、扬眉村拍摄,80%的取景都在农村。”《筑梦之路》执行制片人兼制片主任刘斌向记者透露,影片还融入贵州少数民族布依族独具代表性的竹竿舞和铜鼓,外加新农村美景与扶贫攻坚的题材相匹配,多元化展现影片的‘贵州个性’。

剧中取景均在当地农户家中

“脱贫攻坚题材,很多内容不能编,也不能刻意制造矛盾,最主要的就是真实。”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该剧编剧李晶告诉记者,该剧剧本前后创作了10余万字,并对人物原型进行多次采访,最终定稿3万余字,“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影片情节的起承转合,将‘脱贫攻坚表现的不仅仅是人,更是一种精神’的内涵刻画地淋漓尽致。”

脱贫攻坚主题电影《筑梦之路》

据悉,电影拍摄时间预计在20天左右,共计近百场戏,目前,拍摄进程已过半。

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一行探班《筑梦之路》剧组

延伸阅读

电影《筑梦之路》

贵州遵义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是远近闻名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示范区”。电影《筑梦之路》,讲述的就是大坎村这个“贫困孤岛”由贫穷走向富裕,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故事。

该片由《亮剑》制片人、著名导演赵浚凯执导,张永刚、孙晓伦、张润、柴晶晶、杨川北、鲍琨、郑忠玉、何苗、张潮、王伟安等众多优秀演员参演。

记者:应腾

编辑:郭邱磊

编审:田钰琳

审签:张超 黄盛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