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联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中国文联国际部主任董占顺一行赴贵州 调研基层文联组织对外文化交流的现状和需求

| 2020-12-22 16:06

图片 7.png

  12月17日至19日,中国文联国际部主任董占顺,中国文联国际部美洲大洋洲国际组织处干部金正宇一行莅临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展基层文联对外文化交流现状和需求调研。

图片 8.png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按照中国文联党组关于“转作风,重心下移,广泛联系、紧密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体现全国文联一盘棋的工作思路,从文联职能和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了解基层文联组织情况,倾听基层文联组织呼声,汲取基层文联良好做法,了解基层文联组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现状和需求,推动地方培育发现品牌和优势项目,鼓励更多基层文联和基层文艺工作者投入到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影响力做出贡献。

图片 9.png

  17日,调研组一行来到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民艺学院黔粹传人众创空间,凯里龙场麻塘杨正英蜡染刺绣工坊,调研银饰、刺绣、蜡染、漆器等情况。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副主任(主持工作)、副教授蒋友财介绍了学院办学、民间文化传承人培养、市场需求以及文创产品的对外文化交流等情况,民艺学院目前开设有工艺美术作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产品艺术设计3个专业,专业工作室、实训室20余间,建有银饰、刺绣、蜡染3个800余平方米的教学资源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正英介绍了亻革家蜡染、刺绣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流程。董主任详细了解了蜡染、刺绣、银饰手工艺品的制作生产、销售渠道、收益效益等情况,并指出,要把宝贵的民间手工艺代代传承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东西传承好,要把传承与发展结合起来,要把手工艺品注入创作的文化内涵,表现时代的主题,为产品赋能。

图片 10.png

  18日,调研组一行来到台江县、剑河县,分别对台江浩邓(苗语)刺绣工坊、吴冬雄银饰作坊、台江苗族服饰博物馆,剑河县红绣馆、艺术苑(剪纸、苗族刺绣)、农民画、龙女三九(锡绣)、邰引言(银饰)开展调研。每到一处,董主任与当地绣娘、银匠、蜡染师进行亲切的交谈和了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一一介绍黔东南州刺绣的平绣、垫绣、锡秀、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苗族银饰中的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以及苗族银饰制作的十二道工艺流程等;在刘春荣农民画创作室,董主任还了解了农民画的创作情况,市场销售情况等。董主任指出,刺绣、蜡染、银饰等手工艺品的纹样,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民族审美观创造出的一种可代替文字的民族特有符号,它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现了人民群众独特的艺术表达风格和审美观,各种纹样表达了民族久远的历史和对自然、对生命本源的热爱,在传承的基础上,要积极创新发展,结合时代的主题,结合脱贫攻坚,结合乡村振兴,表现新时代我们美丽乡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讴歌党,讴歌人民,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图片 11.png


  19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丹寨县,调研了中国古法造纸之乡——丹寨县石桥村,石桥古法造纸工艺作坊、石桥村纸街、卡拉村鸟笼制作工艺作坊、国春银饰教学生产销售基地以及万达小镇工艺品展示销售区等。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生产方式,被誉为中国古代造纸技艺的活化石;“卡拉鸟笼”因丹寨县卡拉村制作而得名,卡拉村是少数民族苗族村落,在苗语里卡拉是好的意思,卡拉苗寨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古老传统手工编织鸟笼专业村寨,其编制的鸟笼远销国内外,编制技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董主任在调研过程中指出,要打造好基层文化品牌,发挥文艺的力量,在产品研发、创作中注入文化元素,让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有故事,有文化内涵,让一件件产品也成为我们基层文艺工作者的作品。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各级文联组织要紧扣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文艺优势资源的推广,打造提升文化产业,加强民间文艺人才的培养,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把我们贵州的优势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优势文化产品推广出去,让世界人民了解贵州,了解贵州宝贵的民间文化,他坚信,在下一步乡村振兴的路上,文联和文艺工作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图片 16.png

  调研期间,省文联、黔东南州文联、凯里市文联、台江县文联、剑河县文联、丹寨县文联向董占顺一行汇报了近年来文联和文艺工作、文艺资源、文艺品牌以及“走出去”“请进来”文艺活动等情况,省文联二级巡视员李雯、省文联联络部、市(州)县(市、区)文联及当地党委、政府相关同志分阶段参与调研。

图片 17.png

作者: 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