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联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书写贵州脱贫攻坚故事,除了《新黔边行》,他们还有这些打开方式……

| 2021-01-07 15:52

又到岁末年初时,盘点过往,翻阅贵州日报《27°黔地标》文化周刊、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的每一期主题策划,回眸27°黔地标读书会的每一场主题分享,犹如坐上时光机回到一个又一个新闻现场,重温一幕又一幕见证历史的时刻。

在海量的新闻事件和副刊作品中,一个关键词总是高频率地出现,这个关键词就是——“脱贫攻坚”。


WechatIMG1838.gif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围绕影视作品推出的系列策划

过去的2020年,注定非凡,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进入收官之年,如此特殊的时间节点最适合回忆,也最应该记录。无论是《27°黔地标》文化周刊的关注,还是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的聚焦,大批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引发全国关注,作家笔下的贵州故事在高端平台频繁亮相,书画家挥毫泼墨记录感人瞬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将浓郁的情感沁入字里行间……从艺术的舞台到生活的舞台,从文化事业到旅游产业,每个行业领域,每个生活和艺术的层面,有太多值得记录和呈现的动人故事。

  聚焦主题,为大时代留下生动注解

这不平凡的2020年发生了哪些文化大事件?打开天眼新闻文化频道和《27°黔地标》文化周刊,那些关于文艺创作、文化服务、文化产业与文旅扶贫的重大策划与新闻报道能告诉你答案。


1.gif

《27°黔地标》文化周刊推出的脱贫攻坚主题版面

脱贫攻坚为贵州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这些作品所取得的成绩也为新闻策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一年来,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持续发力,精准跟进,“以优秀文艺作品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报道,聚焦出版行业、舞台艺术、文学创作以及影视作品等方面展开详细梳理。除了这样的综合性总结,针对每一个历史节点或优秀作品,我们也推出了不少重要专题。

在影视剧方面,当《花繁叶茂》《吉他兄弟》《正是青春璀璨时》等一批现实题材作品陆续登陆央视并取得优异的收视成绩时,报、端齐亮相,紧跟热点,从前期预热到后期反响,推出了系列角度新颖的专题,用作品背后的创作、制作到播出的深度剖析,用专家和观众的影视评论与观后感,用预告、指南等内容,既有服务性,也加深了作品之外的交流和解读。


音乐剧《吉他》剧照

对于热闹的舞台,我们同样投以高度关注。幕后故事、内容介绍、精美剧照,每当《一路芬芳》《天渠》《吉他》《出山!》等作品上演之时,我们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同步梳理。不仅如此,报与端平台更多次将这类现实题材文艺作品进行总结呈现,全面展示这些作品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贵州作家深入基层采撷脱贫故事,图书出版聚焦扶贫主题,与之相关的报道也从未缺位。从2018年到现在,《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看万山红遍》《江山如此多娇》《第一书记——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先进群像》《历史的丰碑》……一部又一部报告文学接连诞生,围绕这些作品展开的盘点报道,充分展现了贵州作家在时代发展中的担当与作为。

不只呈现舞台上和高端平台上的流光溢彩,脚下的土地更印满了足迹。“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活动连续开展多年,这些在田间地头点燃新年喜庆氛围的送文化队伍中,同样有我们文化记者的身影,他们用镜头和键盘,以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将那些火热的场景再现于报端,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的瞬间。

当镜头转而对准旅游行业,《游遍多彩贵州,行走传统村落》的旅游专栏,将那些积淀了深厚传统文化的古村落从历史中唤醒。聚焦上百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小村小寨,通过行走笔记的形式描绘释放魅力,它们中的大多数曾经都处于不同程度的贫困中,如今随着旅游开发或其他产业的发展,正一步步走向新路。

中国传统村落妥乐村

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背景之下媒体重点关注的方向,在《27°黔地标》文化周刊2020年开设的“多彩文旅”专版上,我们曾多次推出过关于农文旅结合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报道,结合传统村落的游记与攻略,将乡村旅游发展方法与案例精彩呈现。

  切换视角,矩阵式副刊专栏持续关注

长期以来,文艺副刊版面推出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结合近年来的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等新媒体平台,我们以文艺作品记录脱贫攻坚故事的重要阵地得以无限扩容,陆续策划了多个重要专题。


2.gif

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文艺专栏

“助力脱贫攻坚 书写贵州故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栏目。大量来稿中,晏武芳的报告文学《锻造》是一篇值得关注的作品,作者用真实动人的笔触记录了铜仁市松桃自治县永安乡白果村村支部书记冉浪的故事。稿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后,获得了高点击量。

同时,我们还与贵州省作家协会合办了“贵州作家进行时•我在脱贫攻坚一线”栏目,陆续收到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大量作品。此外,我们还于“七一”期间推出脱贫攻坚主题特刊,以诗文的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他们是冲锋在第一线的战士,亲历最基层的扶贫工作,处理最琐碎繁杂的事务,自然也诞生了最多感人的故事。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接连推出“我是第一书记”和“我的驻村心路”两个栏目,目前,这两个栏目依然活跃。在“我是第一书记”栏目中,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夜郎洞村第一书记丁杰记录了自己的日常工作;水城县白牛村第一书记王鹏翔用优美的散文告诉读者白牛的核桃熟了;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安乐村第一书记毛武友为了方便走访群众咬牙按揭贷款买了个车;锦屏县敦寨镇罗丹村第一书记秦小军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贵州扶贫两年收获了一生中难得的财富……

而在“我的驻村心路”栏目中,我们看到关岭自治县峡谷村的驻村干部姚启超为了开展工作,学会了苗族语言;我们看到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纳雍县勺窝乡务井村驻村干部谭剑,因农活样样精通被誉为脱贫“特种兵”;我们看到沿河自治县黑水镇杨寨社区驻村干部陈顺,记录的包保户田世宇家路面硬化的故事;我们看到见证南哨镇高定村驻村干部龙运金,见证该村蝶变的过程……

5月8日7版.jpg

报告文学《锻造》整版刊登

这两个专栏之所以受到欢迎,固然是因为它给一线的干部们打开了一个倾诉的窗口,这个窗口把那些打动人心的瞬间铭刻在历史上,同时也将其传播得更远。

大量来稿鼓励我们继续探索新路,在这些来自基层的故事当中,女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那些动人的经历又为我们带来新的灵感。2020年11月,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推出“脱贫攻坚路上的‘半边天’”栏目,关注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女性。栏目一经推出便引来高度关注,罗甸县第四小学学生们的校长“妈妈”汪付珍、德江县“外来媳妇”丁欠欠、仁怀市的创业能手张霞、凤冈县的返乡创业典型李永琴、息烽县的“美女支书”刘洪燕、湄潭县的“草根艺苑”负责人黎彩芬、丹寨县的画娘王优里勒、桐梓县的“豆腐西施”陈世会……当她们的故事被一一打开,一个个坚韧又柔软的女性形象也在读者眼前呈现,汇聚成贵州脱贫路上的最美风景。

  融媒策划,《新黔边行》出人才出精品

在脱贫攻坚相关报道如潮水般涌来时,贵州日报报刊社文旅新闻部、天眼新闻文化频道于2020年5月1日重磅推出大型策划《新黔边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在接下来的5个月中,记者彭芳蓉独自沿着贵州与外省交界的31个县展开深入采访,以平均3天推出2篇的节奏写下108个生动故事。

3.gif

《新黔边行》见报版面

这5个月中,彭芳蓉专注于行走在大山和乡野之间,每到一处总能挖掘到令人动容的故事,她笔下有把握产业发展机会重拾生活希望的残疾人,有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村守护村民健康的村医,有为乡村儿童教育付出青春的女教师,有放弃财富重回大山带领村民脱贫的村支书,也有历经多次搬迁后在新居所找到新生活的少数民族群众……108个故事拼凑出贵州脱贫路上奋勇向前的人物群像,这些来自基层的小故事汇流成一条宽阔而澎湃的长河,流进历史的大海之中,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记者彭芳蓉在采访现场

在该系列报告文学推出近30篇后,来自社会各界的评论也开始涌入。李裴先生《见证千年梦想的大道之行》一文,将《新黔边行》归纳为“书写脱贫攻坚的大道之行、见证千年梦想的大道之行、锤炼提升‘四力’的大道之行、传承时代精神的大道之行”。喻子涵教授也在评论文章《大写脱贫攻坚,重塑贵州形象——〈新黔边行〉系列报告文学阅读体验》中评价:“这组行走‘黔边’的深描,不仅为贵州减贫史留下精彩的一笔,也为贵州新闻传播史增添了典型案例。”

WechatIMG1852.jpeg

《新黔边行》专题点击量突破350万次


5个月,走出了《新黔边行》,也走出了记者深入基层践行“四力”的铿锵步伐。在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推出该专题期间,《27°黔地标》文化周刊也根据产业、村干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梳理出若干主题,在副刊版面以整版形式推出。该系列报告文学完结之后,我们又陆续推出近10篇采访手记《彭芳蓉:我写〈新黔边行〉》。目前,《新黔边行》专题在天眼新闻上的总阅读量已突破350万次,引起社会各界持续而广泛的关注。

  创新形式,线上线下分享系列故事

W020201228409403905560.jpg

27°黔地标读书会“战疫斗贫·贵州能赢”互联网主题阅读分享会

把故事付诸笔端,读者通过文字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情,但《27°黔地标》文化周刊与天眼新闻文化频道还有另一面——27°黔地标读书会,每期邀请10余位嘉宾参与现场分享或电话连线,在思维的碰撞中总能迸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身临其境的讲述也更能将受众带入情境之中。

2020年,27°黔地标读书会开展了线下主题分享会7场,线上话题征集讨论5个不同系列,其中从脱贫攻坚题材衍生出的话题就有4个。

2020年3月,随着《第一书记——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先进群像》一书出版,27°黔地标读书会以“走近第一书记”为主题,邀请本书撰写者王华、肖勤、林吟、徐必常、王剑平、魏荣钊、杨骊、田兴家、夏立楠、若非等10位作家“线上作客”,分享了各自的采访和写作故事。

4月“世界阅读日”期间,27°黔地标读书会又推出了特别策划“战疫斗贫·贵州能赢”互联网主题阅读分享会,在这个内容丰富的策划中,作家林吟与评论家李晶展开了关于“绣娘”的对话,作家肖勤讲述了她采写《迎香记》时深受麻怀村村支书邓迎香的坚韧品质打动的故事,“90后”作家夏立楠也讲述了自己驻村时与贫困户之间的故事……


10月16日08版.JPG

读书会分享内容在纸媒呈现

2020年6月,27°黔地标读书会开启了“脱贫攻坚路上,有你,有我”系列。作为该系列的首次活动,同时也是“多彩贵州 书香高原”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系列活动的一部分,27°黔地标读书会前往遵义市习水县寨坝镇中学,在基层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交流活动。数学教育家、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吕传汉教授分享了自己任教60余年的亲身经历和行走在教育扶贫路上的亲身感受,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乡村教师代表、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结合自身体验讲述了在乡村教育扶贫之路上的难忘点滴。

两个月后,“脱贫攻坚路上,有你,有我”系列第二场在贵州日报报刊社内展开,这场以“文军扶贫的故事”为主题的分享会邀请到10余位作家、音乐人、媒体人、非遗传承人、教育工作者等现场展开交流。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的表达已不再受制于纸面上的呈现。在这部脱贫攻坚的宏大史诗中,我们始终扮演着忠实的记录者与分享者的角色,那些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点点滴滴,都以文字、图片、视频和现场分享的方式被留下、被传扬。



记者:彭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