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联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艺协会 > 详情

“贵州是平的”歌曲采风创作活动 用音符筑造满目壮阔的心中梦桥

动静新闻 贵州省音协 | 2023-03-29 15:36

“多彩贵州路,条条汗水铺。多彩贵州路,你我勤呵护。若问此路来何方,百姓心窝里、梦想最深处!……若问此路通哪里,繁荣与小康、美满和幸福!”一曲《多彩贵州路》展现了贵州交通发展的巨变。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5%。建桥是贵州打开山门、缩短对外交通时空距离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贵州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2万多座大桥翻越峡谷,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交通平原”的华丽转变,创造了多个世界级、国家级和西部地区第一的“人间奇迹”。

为深入挖掘和传播贵州交通运输发展好故事、好声音,“贵州是平的”歌曲采风创作活动于3月27日-3月29日举行,中国音协理事,著名词作家陈涛、中国音协理事,广西音协驻会副主席,作曲家利宇翔、中国音协会员,音乐制作人、作曲家胡晋、中国音协理事,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作曲家柴永兴、中国评协理事,省音协秘书长,理论评论家李晶、贵州省交通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萧子静、贵州省音协副主席,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宋扬、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青年词作家,《黔岭歌飞》杂志社主编石与刚、贵州《艺术评鉴》杂志社主编张立凡、贵州《艺术评鉴》杂志社编辑,青年作曲家黄德泉等数十位省内外音乐创作名家齐聚贵州,用音符筑造满目壮阔的心中梦桥。

“贵州是平的”歌曲采风创作活动现场


古桥凝聚着古人用双手打造的艰辛和智慧,那是跨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奇迹,那是惊鸿的“人间彩虹”。“贵州是平的”歌曲采风创作活动首站来到了位于福泉市城东南2.5千米处,横跨在麻哈江两岸绝壁之上的葛镜桥,该桥为明代平越卫(今福泉市)人葛镜(1550-1619)独资兴建。葛镜桥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历经三次修建,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初建成,前后共耗时30年。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镜桥

葛镜后人

原贵州日报记者、编辑,省人民政府参事,

省文史馆馆员葛诗畅老先生现场讲解

葛镜后人,原贵州日报记者、编辑,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葛诗畅老先生为我们现场讲解这座桥背后的故事,讲述那虽屡建屡毁,却矢志不移的葛镜作歌自誓的决心:“亘石昨庆桥成矣,江流湍急桥复圮。持一片心盟白水,桥不成兮镜不死”;讲述那三个桥拱间距不同,拱身高低不一,体现出的不对称之美,讲述那桥洞似音阶般的特别呈现,仿佛“弹奏”了一曲贯穿古今的赞歌。在粼粼水光的倒影中,葛镜桥的故事撼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专家团在平塘沙坪垭口摩崖石刻参观、调研


在黔南州平塘县,有一段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公路——“册三”公路(贵州册亨至广西三江)平塘段。公路上被称为“平里河沙坪垭口”的地方,是最为艰险的一段。这段公路悬挂在半山腰,穿越在悬崖峭壁与深沟河谷之间。就在如此艰苦的建设环境里,筑路工人们却留下了一首让人奋进的赞歌。

悬崖上的“炮眼”


当年的修路工人,用麻绳捆在身上当安全绳,甚至拿着钢钎去打炮眼,危险无时无刻。在曾经奋战的悬崖上,建设者们刻下了这样一段话:“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筑路员工乘东风,插红旗,干劲冲天。苦战九十天,使垭口破喉,高山低头,峭壁上开成大道,给黔南各族人民带来无限幸福。特立碑纪念”。1958年底,经过日夜奋战,“册三公路”罗平段建成通车,成了当时平塘县唯一通汽车的公路。

贵州省平塘公路管理段职工演唱布依山歌


筑路精神熔铸不朽丰碑,赓续的红色血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平塘儿女,贵州省平塘公路管理段职工将所有情感融入到布依山歌中,歌里唱着:“沙坪垭口万丈深,踏碎云朵来攀登,战天斗地破绝壁,英雄事迹数不清,平塘大桥宽又平,不怕困难和危险……”

层峦叠嶂的贵州,因桥而享誉世界,一座座大桥连接的不仅是地域的概念,它承载着百姓们的远景和期盼,幻化成爱之桥、情之桥、心之桥、梦之桥。2019年12月30日平塘特大桥通车运营,那劈波斩浪、气贯长虹的筑桥精神被烙印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

平塘特大桥


平塘特大桥横跨槽渡河峡谷两岸,三座桥塔俏然挺立,浅蓝色的钻石塔顶直刺蓝天,264根长短不一的拉索如翩跹起舞的苗族裙摆,兼具力量与美感,实现了贵州元素与桥梁建设的完美融合。云腾雾绕中,大桥与山水峡谷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人间美景,被誉为“天空之桥”。

中国音协会员,音乐制作人、作曲家胡晋


中国音协会员,音乐制作人、作曲家胡晋在采访中表示,被大桥之气魄宏伟所深深震撼,它高耸的桥塔最为醒目,与云卷云舒对话,并赞叹其远观风光无限,近看更是韵味悠长。

中国音协理事,广西音协驻会副主席,作曲家利宇翔


中国音协理事,广西音协驻会副主席,作曲家利宇翔则谈及贵州筑桥精神时感慨万千,惊叹于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贵州人民不屈服,不断开山、造路、造桥。架桥为人民,筑桥建和谐,它拉近了民心距离。在他看来,艺术创作就应该呈现时代感,体现人文关怀,如何将歌曲唱进百姓的心窝里,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而始终要做有深厚人民情怀的文艺工作者是他一直以来的初衷。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多彩贵州的大地上,架起了一座座桥梁,它也许见证了几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或是川流不息的繁荣场面,但也承载着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劳动人民用杰出的智慧和才干,筑造出一座座心中的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