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联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这部即将开拍的脱贫攻坚电影有啥看点?来听他们“云讨论”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2020-04-16 10:54

近日,电影《筑梦之路》(暂定名)立项,这部即将开拍,讲述贵州脱贫攻坚的电影剧本有什么看点?近日,来自省内外十余位专家、学者们先后发声,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谈及对电影的理解,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贵州脱贫攻坚。

据悉,电影《筑梦之路》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民革贵州省委、省文联、省青年联合会为指导单位,贵州省总工会、贵州宏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该片讲述一个贫困山村的青年不甘家乡贫困,将在外打工学到的技能和资金带回山村,并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影响并带动广大村民共同创业,共同致富的故事。

.

杜国景

.

“剧本主人翁的原型是全国劳模张明富,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本,让整部戏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感也很鲜明。”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杜国景看来,剧本描写到主人翁张明富在回乡之后面临的种种考验,以及他最终选择时,情节描写非常感人,“作为主旋律影片,这样的故事冲突和情节体现了小人物、大情怀。”

.

谢廷秋

“这是一部为时代张目,为现实服务的作品。”在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谢廷秋看来,《筑梦之路》写出了好看的故事,电影要靠故事吸引眼球,剧本中救母的故事、支教的故事、集资的故事、创业的故事,是温暖人心又打动人的故事,是讲述得很好的中国故事。

.

杨小天

.

而给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杨小天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剧本以喜剧落幕,符合人心期待与价值追求。“剧本以主人翁林春富(原型张明富)自小家贫——青年进城打工——发家致富——返乡创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主线,将青春元素、励志元素、爱情元素、乡村元素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情节热情温暖,充满人性的光辉,牢牢地吸引读者、抓住观众。”

.

王文静

“作品的人物语言富有个性,既有亲切的地方方言,幽默的乡间俚语,也有充满了叙事功能的对话,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戏剧场景如在目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文静表示,剧本对扶贫人物谱系的架构充实、丰满,通过纵向和横向的人物布局,实现了代际差别、行业分布、性格错落,形成了一个稳定集中的核心人物群,为强烈的主题情感提供了角色基础。

.

侯仰军

.

从平凡里挖掘伟大,在质朴中展现崇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侯仰军,则对剧本中的每一段故事情节印象深刻。“剧本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没有心机、暗算和尔虞我诈,它用小人物、小故事,反映了脱贫攻坚这个时代主题下的‘大故事’,体现贵州人民的‘大情怀’。”

.

何嵩昱

.

“剧本以回溯乡愁的方式展开的讲述和探讨,诠释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对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何嵩昱而言,剧本在温情叙事中找寻乡愁,既切合了“振兴乡村”的时代主题,又真实记录了乡间的巨变。

.

周星恬

.

“剧本近于尾声时,编剧叙写了韩木子与张明富的简短对话,其中条,筑梦之路没有尽头,它在代代相承的延续之中见证着‘大梦’的实现。”在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周星恬看来,剧本最后,父女的传承正是实现“中国梦”的具象描绘,在大坎村日趋丰富的产业链、村民的代代持守中,“中国梦”这个宏大的概念得到了绝佳的阐释。

接下来,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APP将继续关注电影《筑梦之路》最新进展,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记者:应腾

编辑:郭邱磊

编审:田钰琳

审签:张超 黄盛裕